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 服务项目 |

立足保障人民健康中心 市北区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

时间:2025-06-06 06:45:03
  

  6月5日,市北区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市北区中医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工作开展情况。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牟荟如,市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仁海,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姜新民,市北区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鲁先华,青岛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范传波出席媒体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过去一年,市北区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立足保障人民健康中心,大力推动健康市北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惠民,在中医药强市“揭榜挂帅”项目中,积极担当,成功办好“构建15分钟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圈”“八段锦全民推广模式创新”及“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项目”等一系列创新且具影响力的项目,有效提升了全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方面,全力推进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全覆盖,其中16家达到精品国医馆国家标准,占比达到40%;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立国医阁,其中8家达到国医阁国家标准,2家创建了省级中医特色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另一方面,市北区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创新传播模式。通过举办浮山森林公园八段锦千人展演、中医药文化夜市走进台东国家级步行街等“学八段锦、打卡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了线余万人参与,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营造了市北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今年,为深入贯彻《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优势,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素养,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在全区推广中医生活化工作,印发了《市北区中医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实施方案》。

  第一方面,从工作目标和方向切入。聚焦工作目标,我们致力于实现中医药文化宣传、社区中医药角、校园实践基地、中医健身基地、药膳推广点、中医健康管理档案六个全覆盖,以中医药文化为引领,以落实预防为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标,形成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应用中医、乐享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提升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助力健康青岛建设。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计划从文化浸润、场景创新、服务提升这三个关键方向切入,围绕中医生活化主题开展一系列具体任务,以此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切实落地。

  一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五进”提质扩面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广泛地普及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方面,我们启动“杏林育苗行动”,确保全区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设4课时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同时辅以药草辨识、香囊制作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我们创新性地实施“常规渗透+特色活动+实践拓展”教学策略,不仅每月举办中医药文化主题班会,还通过手抄报大赛、名篇诵读擂台赛等多形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并设立“小小国药师”等荣誉称号以资鼓励。此外,我们还鼓励各学校建立班级百草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计划举办年度中医药文化游园会,组建区级中医药文化讲师团,建立“教学督导+成果评估”双机制,确保课程实施质量与学生认知同步提升。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方面,我们将在各社区设立宣传栏,全年定期更新中医药健康知识不少于4次。同时,医疗机构也将制定计划,定期对所辖社区群众开展药食同源知识宣讲、中医药义诊等服务。此外,我们还将打造“一街一品”项目,如“中医养生楼院”等,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对于中医药文化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我们将联合企业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推广职场中医工间操,并在企业设立中医药健康角。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多种形式让中医药文化走进机关单位和家庭,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

  二是实施中医药生活化示范创建行动,通过打造“一街一中心两室一基地”,构建具有市北特色的中医药生活化场景示范集群,实现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我们将以台东三路步行街为载体,打造“市北中医药养生街”,划分“药膳体验区”“中医非遗技艺区”两大功能板块,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中医药文化消费集聚区。同时,我们还将成立市北区养生药膳推广中心,推广特色“山海药膳”,并举办药膳制作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并尝试药膳。此外,我们还将在农贸市场设立2个“药蔬同源”科普室,展示常见药食同源食材,普及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并开展亲子体验活动,增强家庭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为了提升“海云庵八段锦健身广场”的实践作用,我们将定期举办集体练习活动,讲解八段锦的养生功效,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三是探索“中医药+教育”特色育人模式,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示范学校”和开展脊柱健康守护行动来提升青少年健康意识。我们将遴选试点学校,建设集中药种植、中医文化科普、少儿八段锦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示范学校”。同时,我们将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工作,并在学校设立“少儿八段锦推广点”,组织学生习练八段锦,培养健康习惯。

  第三方面,是三项保障机制。一是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成立了中医药生活化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同时建立了跨部门会商机制,确保问题能够迅速解决。我们组建了卫健、教体、街道、市场监管多部门协同专班,实现全流程透明督办,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跟进。此外,我们还构建了“专家智库+行业协会+社区网格”的三维支持体系,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社区中医药文化角、校园实践基地等,通过实施资源盘活计划,实现“空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市场化合作的新模式,如“公益+商业”融合,鼓励中医药养生街商户参与,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完善督导评估体系。设立专项督导组,由区卫健局牵头,对各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评估。同时,我们还注重过程监管,建立通报机制,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按照计划有序推进。通过“督导-评估-应用”的闭环体系,我们将不断优化工作方案,提升工作效能。

  我们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让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市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实现从理念认知到实践应用的全方位渗透,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健康和便利。

  青岛日报提问:方案提出推进中医药文化“五进”提质扩面工程。过去市北区中医药“五进”工作成效如何?今年又将以哪些具体举措来实现提质扩面目标?

  关于中医药文化“五进”工程,市北区在既往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工作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市北区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五进四提升”行动,组建中医药健康科普指导团队42个,以“春来话养生”“三伏养生节”“养生膏方节”等时令养生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大讲堂、中医义诊、中医夜市等活动5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同时,市北区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入推进“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并建成6个传统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宣传阵地,有效拓宽辖区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

  2025年,市北区将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文化“五进”提质扩面工程。在进校园方面,将构建“课程+活动+基地”三维一体中医药文化教育模式,今年4月,区卫健局、教体局联合,在青岛上清路小学、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等5所学校开展“清明寻药香巧手承国粹”主题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师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此外,多所小学已设立“本草智慧园”,并组织学生开展进国医馆(阁)实践学习等活动,为中医药文化的“起点”传播奠定坚实基础。在进家庭方面,将依托141个家医服务点和28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千家万户,提高个人健康管理能力、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方面,同样已经做出了详尽的规划,确保能充分释放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效能,将中医药元素全面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实现中医药文化对全人群的覆盖推广,真正做到“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

  此外,为全面提升中医药文化“五进”提质扩面工程的专业水平,市北区计划在现有40个国医馆、51个国医阁的基础上,升级打造2个高水平国医馆和10个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国医阁,并依托青岛市中医专家下沉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建立26个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药专科(专病),为中医药文化深入传播与广泛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青岛晚报提问:市北区在推进“中医药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过程中,监管工作至关重要。请问在保障该项目有序开展、确保各环节合规合法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呢?

  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文化在全人群中的普及,中药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始终高度重视中药全链条质量监管,通过强化智慧监管赋能、全环节严格把控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全力守护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

  市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中药智慧监管工作,引导并鼓励运用AI、互联网技术深入应用于中药产品经营和使用环节的闭环管控,稳步探索中药饮片追溯管理体系的建设,致力于打造更加优质的中药质量生态环境。在核查、抽样检验、监测评价及稽查执法等关键环节,市北区市场监管局严格把控中药的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管,坚守安全底线,确保中药质量安全。近年来,市北区中药饮片、中成药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切实有效地满足了中医药临床服务的需求。

  在“中医药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场景示范集群建设中,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坚决贯彻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统筹协调高质量发展,坚持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中医药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的推进。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药膳体验区、中医非遗技艺区等重点区域商户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和专业能力;二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对中医药、药膳等经营行为实施常态化监管,严查非法添加、虚假标注等行为,确保产品安全合规;三是规范市场秩序,监督商户明码标价,禁止价格欺诈,严控广告宣传内容,杜绝夸大疗效、虚假宣传;四是畅通维权渠道,确保消费纠纷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五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引导商户规范开展中医药技艺展示与产品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

  未来,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协同相关部门,构建“跨部门联动、全链条监管、社会化共治”的工作格局,切实保障好市北区的中医药质量安全,打造放心的中医药消费环境。

  青岛新闻广播提问:市北区积极推进“传统中医药文化+优教优育”特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体验示范学校”建设作为关键一环备受瞩目。请问当前该示范学校的建设工作进展到了何种程度,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经验。市北区自2021年启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推动中医药文化“起点”传播,先后打造了1所市级、3所区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旨在增进儿童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在推进市北区“传统中医药文化+优教优育”特色育人模式进程中,针对“中医药文化体验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建设成效。经前期调研遴选,确定在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作为建设试点。致力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医药的传统魅力与现代价值。希望通过校园中医药文化传播舞台让同学们能够在探索中感受中医药的智慧与魅力,在实践中理解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医药的兴趣和热爱。目前,该校正紧锣密鼓推进相关工作,已开展多项特色活动,如建立“本草智慧园”、举办中草药百草园插牌仪式、中医药主题手抄报创意大赛、中草药主题书法展、将传统功法“少儿八段锦”引入课间。后续,该示范学校建设将持续推进,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科普相关内容,更好地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助力特色育人模式发展。

  同时,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与卫健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在师资保障方面形成常态化协作机制。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就近与市北区洛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市北区小水清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医阁结成团队,中医药专家定期走进小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知识讲座与中医药科普活动。专家们不仅系统传授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中医药传统文化,还结合校园实际,对百草园等特色项目建设给予精准指导。在资源整合上,联合区卫健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联络辖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等优质资源,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实地参观、亲身实践,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凤凰网提问:市北区在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否简单说说。2025年开展的脊柱健康守护行动又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过去两年,市北区在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防控组织管理模式,健全了中医药干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防控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按照上级要求构建起“全员覆盖、学段衔接、医教协同、体卫融合、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的脊柱侧弯综合防控格局,“实施早筛-精治-共管”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人民医院和青岛市中医医院的紧密联动模式。青岛市中医医院是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基地,早在2023年4月1日就与南京大学鼓楼医院的邱勇院士专家团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邱勇院士工作站,旨在借助南京鼓楼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及先进技术,帮助青岛市的罹患脊柱疾患的病人恢复健康。2023年—2024年度青岛市中医医院脊柱畸形矫形中心门诊共计接诊2105名来自省内外的脊柱畸形患者,其中绝大多数均为省内患者,省外患者98名,外省患者分别来自浙江、江苏、新疆、广东、四川等地,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化中医药干预治疗,cobb角小于20的轻症患者严格定期复诊,监测病情的变化,约40%的中度患者加用支具外固定等方式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无法保守治疗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至今共有35例患者接受了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治疗,另外还有4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于青岛市中医医院住院,并行头-盆环外固定悬吊牵引治疗,病情改善后转入南京鼓楼医院本部手术治疗。所有追踪患者恢复良好,随访中患者均活动良好,矫形效果稳定,均已恢复正常学习及生活。去年7月,青岛市中医医院牵头举行了大型脊柱侧弯及畸形义诊活动,活动邀请了301医院王征教授专家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宇教授专家团队来院指导并共同参与,青岛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杨希重教授团队与王征教授、王宇教授团队当日共诊治各类畸形患者251例,对病情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并指导患者未来的诊治工作。去年8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连续举办了2次青少年脊柱畸形干预治疗的暑期夏令营,同时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王谦教授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工作,两次活动共计参加人数89人,所有患病学员均得到有效救治,并进行主动练功等后续干预治疗。

  目前,青岛市中医医院依据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标准化接诊流程,与市北区卫生健康局联动完成对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脊柱侧弯筛查,并对483名患者实施了个性化中医药诊疗、康复及运动干预,成效显著。

  今年,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加强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工作,青岛市中医医院将从四个关键方面发力:一是深化市、区协同,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脊柱侧弯中医药宣传教育与干预活动,推动中医药服务进校园,让更多学生了解脊柱健康知识;二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为区人民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医务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邀请我院脊柱外科专家进行授课指导,系统教授脊柱侧弯筛查方法及个性化中医药干预策略,提升其中医药专业素养与中医药干预筛查能力;三是优化体检流程,结合校园体检,以中小学生为主同步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中医药干预试点工作,根据病情程度提出合理的就医指导,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干预;四是推广脊柱健康体育运动,在中小学校园内推广有益脊柱健康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科学的体育锻炼指导,形成体卫融合新模式,共同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问题,确保圆满完成脊柱侧弯初筛比例累计达到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人数的55%,对经筛查和评估符合条件的干预对象100%纳入防控监测管理系统,全区中小学将脊柱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达到100%的工作目标。

  大众网提问:目前方案中“一街一中心两室一基地”建设任务的整体推进进度处于何种阶段?各项具体项目的完成情况如何?此外,能否进一步阐述后续建设的详细规划与目标方向?

  当前“市北区中医生活化全人群推广实践探索项目”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针对方案中“一街一中心两室一基地”建设任务,4月,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已联合台东步行街管委会、台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召开专题调度会,就中医药特色街区功能分区、业态布局及文化展示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并开展多轮实地踏勘。基于调研成果,基本明确以市北区台东三路“全国示范步行街”为载体,规划建设“市北中医药养生街”:以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登州路街道瑞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为基点打造“中医非遗技艺区”,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秉持“食疗养生,以食代药”健康理念,以丰盛路37号世茂凡象酒店为核心设立“市北区药膳体验区”及“市北区养生药膳推广中心”,联动台东步行街商户推广“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体系,同步组建由青岛市中医医院、区药膳协会参与的专业指导小组,制定《市北区中医药养生药膳推广中心联席会商制度》,计划年内举办首期药膳推广培训班,让“药食同源”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在标识系统建设方面,初步完成“市北中医药养生街”主入口选址工作,拟于7月上旬在台东三路与和兴路交叉口区域设置中医药特色标识。同步推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科普阵地建设,计划于7月上旬在镇江北路、营口路农贸市场设立2个“药蔬同源”科普宣传区,并在台东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台东街道丰盛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2个中医药专题宣教室。此外,将深化海云庵八段锦健身广场实践基地功能,推动传统健身养生与科普教育融合发展。我们深刻理会中医生活化的内涵要求和现实意义,立足实际,通过强化政策保障、资源统筹及动态督导,坚持目标导向、创新点挖掘,广泛发动,确保建设任务高质量落地,打造具有市北特色的中医药生活化场景示范集群,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99号   电话:400-123-4567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